校庆动态

智慧医疗:创新与融合的百年命题

清风锦绣,紫荆盛开,清华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在校庆前两天的4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清华智慧健康医疗论坛”在清华主楼举办,再启创新与融合的百年命题。

论坛由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联合中国智慧医院联盟、清华校友总会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与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祁海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黄洁夫,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等先后为论坛致辞。来自全国知名医科院校、医疗机构以及产业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参会,围绕“智慧健康医疗体系建设”“智慧医疗融合创新”开展主题与圆桌研讨。

百年清华医学研究的重要典范

“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出,为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对我们医学界的同仁提出了史无前例的研究挑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慢病患者高速度的增加,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和基层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尤其匮乏。要解决这个问题,科技创新是一个不二的法门,智慧科技赋能健康医疗体系,为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匮乏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武器。”董家鸿说,在国家政策的连续推动下,在医疗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智慧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健康医疗体系和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清华大学综合工科方面的强大优势,融合研究积极推动智慧科技的创新和应用。2016年,组建了清华大学的智慧医疗研究院和精准学研究院,组成了由十位院士领衔的六大综合研究中心和九大临床实验室,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等领域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去年疫情防控当中,紧急研发了智能化的疫情防控系统,对北京、武汉乃至全国抗疫发挥了作用,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发展医学是清华大学新百年的重要战略部署。清华医学走过了20个年头,清华临床医学院成立4年风华正茂,已拥有3家附属医院——华信医院、玉泉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黄洁夫在致辞中说到,清华大学要办自己的新医科,结合清华特点,走医工结合创新发展之路,智慧医疗是医工结合创新的重要路径。

“我们在生命医学科学上,还有很多技术被卡脖子,临床上的很多高级设备都是进口的,很多耗材也都是国外生产的,亟待实现国产化。清华有工科的强物理基础,要研发和培养一批医工结合的技术与人才,在卡脖子的生命医学科学技术上实现自主,这是清华办新医科的责任。”黄洁夫指出。

“过两天就是清华大学110周年生日,我有幸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了68年。母校把我从一个18岁的高中生一直培养成大学的工程师,我虽然是86岁的老人,也希望在建设过程当中做出贡献。”作为清华智慧医疗体系的领军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坦言。

“医疗健康有两个维度,一维是医疗工作人员,另外一维是技术设备。过去所有的医疗卫生事业都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的,医务工作人员主要是医生,利用技术工具为病人服务。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这个关系没有改变,一直处在这个平面上。随着技术的服务,医务工作人员利用设备技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会提高。最大的变化是医疗人员和设备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医疗工作人员操控设备,而是智能化的设备也参与了医疗过程。”张钹指出,智慧医疗实际上是要在平面关系上再建一个维度,即人工智能维度。这是一个三维系统,因此,必将带动体系机制创新。

体系建设再启新百年命题

垂垂老者,振臂之言,直接激发了接下来的圆桌讨论。论坛邀请到我国著名医科大学、著名医院以及第三方产业机构负责人“热场”,希望通过针对智慧健康医疗观念、理论、策略、技术等的发展深入研讨。

在构建区域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勇等医院负责人纷纷建言。

黄勇进行了“互联网医疗助力医院升级”主题发言,他从华西互联网医院建设历程出发,分享华西的运营管理经验。他介绍,在华西互联网医院,业界呼吁多年的“完整的互联网医疗要做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已经成为现实,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发挥了突出作用。“比如,病人可以在线挂号,医生在线看诊之后,可以在线开医嘱,并按照时间选择和匹配度,为患者在线预约检查,线下对接。以前这些病人需要现场缴费,现在从挂号到医生开医嘱以及患者缴费、执行医嘱都形成了闭环。这样,智慧医疗就放大了我们的资源,偏远地区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满足自己的医疗需求,我们也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可及性。同时,智慧医疗也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解决医生继续教育培养的问题。”

黄勇还表示,希望未来互联网医疗能够为公立医院战略转型赋能,将华西建设成有公信力效应的中国健康门户,建成5G智能智慧医疗应用的创新平台,建成一个从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的平台。

姜保国也对智慧医疗的发展深有感触,并坦言目前智慧医疗发展还面临着数据尚未共享的行业壁垒。他表示,“数据变成智慧,靠科学家和医生磨合;智慧医疗重塑医院管理,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医院数据共享。”

“站在新百年的新起点上,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医疗体系是时代命题。而要实现医疗体系的优质高效,离不开智慧医疗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胡豫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牵头的医联体建设任务繁重,关联医疗机构52家,远到新疆、南到深圳,湖北省境内大大小小的医院也有几十家,医院依托互联网技术成立专科联盟,进行托管和技术合作,通过科对科技术帮扶、远程指导手术,有效实现分级、分层、分流,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现在医生不出户,可以看天下病。我建议将来要加强顶层设计,医疗机构和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各个机构充分合作,加强融合,形成合力,使智慧医疗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胡豫最后建议。

编辑:李华山

110周年校庆专项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工字厅

电话:010-62793628 / 010-62783966 邮箱:xqzxb@mail.tsinghua.edu.cn 邮编:100084 传真:010-62770349